高新分中心:“1+N”监督模式构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体系
发布日期:2022-03-01 10:30近年来,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新分中心以打造“一尘不染、风清气正”的交易环境为目标,创新公共资源交易“1+N”监督模式,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体系建设。2022年,累计完成进场交易项目78个,交易额39.48亿元,节约资金2.26亿元,节支率5.41%,公共资源交易更加透明、高效。
“1+N”监督模式,是以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对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所行使的行政监督权为核心,聚焦项目交易服务全生命周期,采取“物防、技防、人防、心防”等举措织牢织密风险防控网的多维度监督体系。
一是“物防”筑牢空间屏障。实行开标区与评标区相互分离,设立全封闭评标区域,每个评标室均配备电子化专家独立评审设施,以物理隔离强化评审监督。设置评标专家通道,评审专家通过专属电梯直达评标现场,实现“即来即评、即评即走”,保证评标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较低评审风险。
二是“技防”织密时间防线。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实现“互联网+监督”。开评标现场均设置高清摄像头、拾音器,对交易现场音视频资料“双备份”记录和自动归档,交易全过程留痕、可追溯。全流程电子化评标系统自动进行响应文件雷同检查,对响应文件记录的 MAC 地址、CPU 序列号、硬盘序列号进行识别,大大增加围标串标的难度和成本,有效打击围串标行为。
三是“人防”瞄准关键环节。围绕项目场地预约、专家抽取、见证服务、资料归档等关键环节的30个风险防控点,制定风险防控责任清单。通过采取场地预约人工复核、专家抽取AB角制度、进场“五色证件核验”、交“e”先锋一对一见证服务、音视频资料定期复核等针对性措施,与互联网技术监督形成有效互补,实现进场交易各环节无死角防控和监管。
四是“心防”确保警钟长鸣。常态化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廉政教育,实行“好差评”评价机制,以制度建设提升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及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多角度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监督管理,倒逼代理机构提高从业人员廉政素养和执业水平,共同打造公平公正、高效廉洁的公共资源交易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