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集采机构先进单位”
近日,政府采购信息报联合政府采购信息网举办了”2023年度集采机构先进单位(采购中心/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专业度评价,济南市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获评“2023年度集采机构先进单位”。2023年,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服务保障“项目突破年”工作部署,优化采购流程、发挥政策功能、强化内控管理,持续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完成集中采购项目338个,采购金额8.09亿元。
着力简流程降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一是优化流程提速。实现了从项目信息获取,场地预约、公告发布、开标、中标通知书发放等全流程“线上办”,投标单位“零跑腿”,大大提高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便利度;简化不见面开标流程,到点系统自动发起解密、自动开标,开标时长平均缩短83.3%。二是降低成本提效。实行免收数字证书(CA)办理费、电子标书费、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四项免收”服务,进一步减轻企业资金负担。2023年全市共有11万余家企业免费下载招标文件,免费提供数字证书1.77万张,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4287.80万元。联合财政局探索“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模式,推出额度高、覆盖广、手续简、成本低、放款快的“政采贷”等金融产品,有效解决中标企业启动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标企业累计申请贷款499笔,贷款金额逾16.88亿元。三是减免证明提质。供应商可以提交声明函、承诺函的,不再要求其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文件;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可以通过相关信息系统查询的信用信息,不要求供应商提供证明材料。
着力强管理扩公开,规范采购行为。一是严格采购文件编制,把好“源头”关。建立标准化采购文件三级审核制度,所有采购文件均经过项目负责人会同采购单位编制、文件复核人员审核、专业律师内审的三级审查,审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资格条件、采购需求、评审办法等,排除采购文件的限制性、倾向性、排他性和不合理等条款,形成高质量的采购文件。二是深化“不见面”采购,把好“过程”关。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和“多地分散协同评标”,实现“开标不见面”“评标不见面”“送餐不见面”,最大限度避免投标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采购人之间的接触,有效阻断人为干扰,减少评标过程的“熟面效应”,保障评标过程公正公平。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48个,其中市域内19个,市外26个,省外3个,比2022年同期增长500%。三是扩大信息公开与共享,把好“结果”关。按项目公开投标人加分业绩信息、承诺信息、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及评审结果,让社会公众和各利益相关主体参与监督。通过评分公开,强化专家主体责任意识,将项目评审置于“聚光灯”下,使专家以更加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项评分。开展政府采购专家履职评价,制定了专家考核扣分告知书,督促专家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从工作纪律、职业道德和评标评审业务能力等几个方面对评标专家进行日常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至政府采购监管部门。
着力强扶持促落实,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一是“政府采购+绿色低碳”。扩大绿色采购范围,实施绿色产品(环境标志产品、节能产品)强制或优先采购;开展政府采购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将其作为工程采购文件的实质性要求,采购或使用符合要求的绿色建材,2023年全市采购节能环保产品总额占同类产品采购额的77.28%。二是“政府采购+中小企业”。提醒采购人预留不低于45%的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未专门预留的采购项目需明确原因及适用情形,倒逼采购人履行主体责任,督促采购人落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项目76个。对102家小微企业给予10%-20%的价格扣除,以扣除后的价格参加评审,提高中小企业的成交率。加大齐鲁云采网上商城济南分站承诺入驻步伐,打造扶小助微主阵地,共入驻供应商11264家,其中中小微企业11134家,占比达98.8%。通过专门面向、预留份额、评审优惠等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促成256家中小企业成交。
着力应诉求优服务,打造满意采购。一是开展上门服务与业务培训。联合市财政局组织全市政府采购工作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组建上门服务队,先后赴50余家采购单位实地调研,开展座谈交流,并设立包保联络人,帮助解答政府采购工作中业务问题。共收到市级一级预算单位满意度好评63个,区县财政部门满意度好评15个,满意率100%。二是回应企业诉求,扩大政策知晓。梳理供应商普遍存在的业务问题,与供应商利益息息相关的法规政策,形成《致济南市政府采购供应商的一封信》,在各级网站及媒体广泛公开,扩大政策知晓面。针对供应商常用的网上商城及框架协议系统,开展10期线上培训,印发《政府采购供应商使用手册》10000余册,帮助供应商熟练掌握商城入驻、商品上架等操作。对13000余家供应商开展电话回访和政策宣讲,共解答供应商问题12777个,协助处理供应商与采购单位间纠纷24起。三是搭建沟通桥梁,兼顾各方需求。邀请采购单位、供应商、相关专家座谈15次,发放征求意见函700余份,深入开展需求调查和市场研究,摸清全市采购单位的车辆租赁、加油、车辆保险等项目采购需求,确定征集的内容、范围、数量、服务价格,合理合规确定评审方法,确保采购方案契合采购人实际需求的同时,兼顾供应商合法权益。为全市采购预算单位征选6家车辆保险服务公司、13家车辆加油服务企业、124家车辆维修服务企业、117家物业服务公司、839家印刷服务公司、852家车辆租赁服务公司。采购单位可在框架协议采购系统内直接选取符合要求的供应商,无需经历公告、开标、评标等流程,大大缩减了采购时间,提高了多频、小额采购项目质效。
下一步,济南市政府采购中心将继续以服务“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按照“深化六大行动”要求,规范采购流程、补齐短板弱项,突出优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在“立新”中“求进”,勇担当善作为,助推我市政府采购工作高质量发展。(交易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