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监察网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工程治理领导小组的有关部署和要求,针对建设工程、土地出让和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中职能交叉、管办不分,不规范、不廉洁等问题,武汉市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五统一”招投标综合监管方式全覆盖,全市各类招投标活动逐步向规范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武汉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招投标综合监管机构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李鸿忠在任省工治领导小组组长期间,多次强调要着力加强招投标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坚决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势头。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始终把推动“五个统一”招投标综合监管模式的全覆盖,作为实现“十个全覆盖”工作的重要一环,强力督导,常抓不懈。武汉市委、市政府将中央和省里的统一要求和武汉的实践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开展招投标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创新,治理招投标领域的各种顽疾。2009年初,武汉市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市发改、城建、监察等18家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招标投标工作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市招投标综合管理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委主任兼任,负责协调和督促落实全市重大招投标综合监管工作。2010年以来,在系统地学习、研究、比较外地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实际,制定了《武汉市推进“五统一”招投标综合监管方式全覆盖工作方案》。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在市招标投标工作委员会对全市招投标工作行使综合监管的前提下,市建设、交通、水务、财政、国土、卫生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行使招投标行业监管职能。6个远城区、2个开发区因地理环境制约等因素,经市政府批准,各自组建了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区域招投标综合监管工作。从而形成了统一领导与部门分工相结合、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协调,分级分层开展监督检查的“五统一”监管方式,改变了以往招投标监管中各职能部门互不隶属、各自为政,难以有效监督的弊端。近年来,通过对招投标活动的综合监管,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先后查处了白沙洲长江大桥维修工程虚假招标、非法转包,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广告经营权违规招标等案件,起到了较好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二、统一招投标交易平台
2009年12月以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管理”的总体思路,武汉市逐步将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土地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等交易平台整合起来,组建武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行统一进场交易、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制度规定、统一监督主体的市场运行方式。目前,武汉市6个远城区、2个开发区按照统一规划和要求,已建立区级综合招投标交易平台和监管机构,市、区两级交易平台按规划布局建成率达到100%。据统计,2011年全市进场交易的工程建设项目8854个,交易金额1539.713亿元,同比2010年进场交易项目数增长12.5%、交易金额增长9.2 %;进场国有土地招拍挂交易数548宗,成交金额614.98亿元;进场政府采购交易项目数4929项,成交金额43.177亿元,节约资金率18.07%。新的武汉市民中心将于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届时武汉市将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纳入市民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逐步实现“一委一办一中心”的招投标综合监管体制。
三、统一招投标制度
为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固化业务流程,规范运作程序,武汉市先后制定了《武汉市招投标管理办法》、《武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行规范》等规章制度,并汇集成《武汉市招标投标制度汇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定了《规章制度汇编》,涵盖部室职责分工、财务管理、员工行为规范等69项内部管理制度;开发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监管系统,通过视频监控、监督员评价质疑等措施,强化市场准入预警、规定时限预警、专家回避预警等监管功能,不断加强中心规范化管理。市建委等部门研发了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技术标)电子评标系统软件,制定了《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操作规程》等,明确规定招标人应当根据工程的规模和性质,分别采用合理定价抽取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或综合评估法进行评标定标。这不仅为遏制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问题创造了条件,而且有效节约了工程投资。同时,全市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对“中国·武汉建设网”诚信记录公示平台提档升级,实现市场主体诚信信息查询的互联互通和共用共享,目前已公布各类市场主体的不良行为405起,分别给予其6个月到3年不等的公示期,公示期间被公示的企业不得参与武汉市场招投标活动。
四、统一招投标评标专家库
武汉市着眼于实现评标专家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按照“专业分类科学、使用管理规范、专家资源共享”的思路,建成了全市统一的评标专家总库,并细化完善了评标专家分类体系。目前入库评标专家人数3634人,涉及30多个专业种类。可以满足建设工程、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医药器械等五个大类,以及公共区域物业管理、公共场所清扫保洁、污染整治、文化体育活动冠名权、流动经营点、户外广告经营权、罚没公物及涉诉资产拍卖等多个领域的评标需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发完善了市级评标专家总库管理系统,具有专家资料管理、专家认定和审核、自动回避预警、评标项目管理,以及4条通道同时进行专家抽取、语音自动通知等功能。去年以来,中心通过该系统抽取评标专家4300余人次,抽取效率和评审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市级专家总库已与省级专家库、各远城区专家子库实施联网运行,实现了武汉地区专家资源共享。市建委等行业主管部门严格执行《武汉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和评标专家管理办法》、《武汉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后评估办法》等规定,不断健全评标专家考评机制、承诺机制、复审机制,切实规范专家评标行为。2011年,全市有关部门共查处了12起专家评委在招投标活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如严肃查处了某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数控机床研究中心项目招投标中,部分业主评委串通专家评委违规评标等问题。
五、统一招投标行业自律组织
为加强对招投标代理机构经营行为的约束力度,武汉市成立了招标投标行业协会。该协会现有代理机构会员143家,全部签署了行业自律公约,承诺自觉维护招标代理市场秩序,制止扰乱行业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协会在市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指导下,制定了《招标代理机构执业行为准则》、《招标代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提出了十条执业行为准则,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和各方合法权益。制定了《招标代理机构年度信誉等级评定办法》,对武汉地区备案登记的招标代理机构每年进行信誉等级评定,并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对社会公布。市建委等部门积极配合市招投标工作委员会加强行业培训,举办了《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等专题培训班9期,参训人员630余人次。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违纪违法行为始终保持惩诫追究的高压态势,先后查处了某成套招标有限公司、某招标有限公司等招标代理公司工作人员涉嫌受贿等问题,并举一反三,加强整改。